发布时间:2025-03-27 17:08 来源:台州日报 访问次数:12
3月15日,记者从台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由浙江纽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申报的“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渔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项目于3月13日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的中国农业标准化海外示范区。
“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渔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是台州探索农业标准化融入中非“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框架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也是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的重要体现。
浙江纽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三门县企业。2019年,公司通过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赛赛市的招商引资,建立索法拉省贝拉市杨高区鑫隆渔业示范园区。“经过5年的发展,已拥有滩涂2万亩,开发养殖5000亩,不仅解决了县内季节性养殖发展瓶颈,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该公司负责人吴伟超介绍。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建设10万亩中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为了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台州市和三门县经过充分调研分析,选择了斑节对虾和青蟹作为主要水产养殖物种,组建中莫农业(渔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建设项目组,旨在通过示范区建设,提升莫桑比克的农业生产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莫桑比克渔业发展潜力巨大,海岸线长度在非洲位居第三,然而,当地水产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对接指导,三门县市场监管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帮扶团队,通过分析莫桑比克渔业发展现状,并与三门农业养殖技术和标准化能力相匹配,明确了以标准引领当地水产养殖水平提升的现代化路径。
“项目组将在全人工繁育、优良品种培育和示范推广养殖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推动实施标准化生产。”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沈艳宏介绍,此次示范区建设将研制斑节对虾、青蟹标准化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和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并编制中英文双语版标准化操作规范手册。同时,还将同步开展标准化宣传与培训,推动实施标准化生产,并建设不少于1万亩的核心示范区。
示范区将打造形成“科研院所+标准+企业+基地工人”的良性运作模式,让莫桑比克更多利益相关主体学习中国标准化经验,稳步提升中非标准化交流和合作水平。项目预期构建适用于当地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辐射带动4万亩标准化虾蟹养殖示范区建设,实现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在示范区建设期内,预计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以上,斑节对虾苗种培育产出达到3000万尾,年产出达到2500吨,青蟹年产量达到1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