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点

市场导报:以质量月为抓手 台州:“吹响”号角,全力以赴建设“质量强市”

发布时间:2024-09-27 09:40 来源:市场导报 访问次数:

“有‘质’者,事竟成”。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自古至今皆是。
   山海水城,制造之都。一部台州发展史,也是一部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奋斗史,一部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改革史。
   改革和创新如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就了今天的台州。有力推动海洋塑料再生产业,以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引领全国改革之风;传统制造产业历经“壮士断腕”,最终焕新跃升……近年来,台州谱写了一首高质量发展“协奏曲”,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今年,是省市场监管局推行助企惠民十件实事之年;9月,是全省“质量月”,也是市场监管系统“开放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节点上,台州市市场监管局有何作为?又将如何展现更大作为?

“进” 以“开放度”换“满意度”
   “如何加强质量过程管理,是我们比较头大的事情。”“可以加强信息化在管理中的运用……”
   9月2日,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会议室里,企业总经理唐秀智和前来调研的“台质惠”帮扶专家团,围坐在一起,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案例分享会。
   现场,专家团充分了解了企业质量管控、信息化改造等方面的现状,并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帮扶。下阶段,专家团将针对当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更深一步的质量问诊、质量帮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台州锚定新质生产力,精准发力,加快培育发展。
   早在2021年,台州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加快质量提升的若干意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主题,突出质量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打好“质量强市”组合拳,打造质量提升“台州样板”。
   今年年初,其又发布了关于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激发质量提升活力若干政策。6月,台州市局出台方案并组织申报2024年度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以实际举措支持企业质量品牌激励、标准创新发展、质量基础建设等。
   结合2024年全省“质量月”,台州市局精心策划、专门制定活动方案,以“加强质量支撑共建质量强市”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质量月”系列活动。
   启动仪式在临海巾山广场举行,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专家、企业、行业协会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发布了“质量月”活动安排及全市优秀质量成果,举行了“台质惠”帮帮团入企“质量护航百日行”专家聘任仪式。
   目前,这支帮扶专家团结合省局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已走访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链、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相关企业32家,现场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12个。
   既要“走下去”,更要“请进来”。
   台州市质安院践行“服务为先”的理念,开展“微”世界实验室开放活动,常态化开放电磁兼容等10个专业实验室,并为企业食品检验员进行技能专项培训,还面向中小学开展“小小质检员”观察员活动;
   黄岩区局开展“质量月”市监·共享空间参观体验活动,邀请各界代表及群众走进院桥市场监管所,现场以实物展示、体验互动、座谈交流等方式讲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知识,还通过设置教学体验课堂,加强群众对市监领域质量安全知识的认知,强化生活中的质量意识;
   台州市食药检院组织开展“食药安全你我童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椒江学院路小学、育才小学、华师附属台州学校等5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实验室,“零距离”感受食品药品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设施设备,沉浸式体验部分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们参观了大楼内各个检测实验室。在动物实验室,检验人员介绍了实验动物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讲解了饲养的家兔、小鼠等用于检查药品皮肤刺激、热原检查、毒性试验的原理及简要操作。
   在微生物实验室,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革兰氏染色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形态特征,了解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与沙门菌等有害微生物常识。

“新” “海洋减塑”风生水起
   海洋污染物治理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台州海岸线绵长,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建设美丽海湾显得尤为重要。
   2019年,椒江区积极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建立“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运用“智能装+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通产废、收集、运转、处置、监管等各环节,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流程闭环治理,为全国首创。
   2022年4月,作为浙江省唯一试点城市,台州市在“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并在椒江区率先实行。
   何为“蓝色循环”?在椒江大陈岛的海滩上,会定期看到有人捡拾埋在沙里的塑料瓶,被海浪冲上沙滩的泡沫塑料、渔线渔网等。这些塑料垃圾随后会被送到“小蓝之家”,按照一定的价格回收,捡拾者会因此获得收益。
   回收的海洋塑料垃圾被运送到再生工厂,进行清洗、破碎、造粒等。最终,经过专业加工,生产出符合国际生态环保理念的高价值塑料产品。
   去年10月,“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标准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同年,结合椒江海洋塑料污染数字化治理实践和标准化工作基础,椒江区申报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于今年1月24日,正式立项。
   依托试点建设,椒江区局以标准化手段,解决海洋塑料垃圾认定难、回收难、高价值利用难问题,探索建立海洋塑料垃圾“市场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国际化认证增值”的流程体系,牵引“蓝色循环”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根据海洋塑料产业发展需求,该标准将建立涵盖海洋塑料产业链立体收集、智能存储、集中转运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标准、废旧产品标准、回收及分拣标准等7个子体系,梳理现行标准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项、浙江省地方标准和台州市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5项。
   截至目前,椒江区局、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标准化专家团队、台州齐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初步完成了25项标准的文本草案。
   值得一提的是,该经验入选全省“两新”工作经验清单,为台州唯一入选典型案例,9月20日,全省“两新”标准提升行动现场会在台州召开。
   浙江金猫塑业有限公司是参与制标企业之一。企业致力于采用先进工艺、创新设计,把再生海洋塑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居用品。2023年,获得阿里巴巴浙江大区塑料收纳品类亿级商家“年度工厂之星”荣誉。
   目前,金猫已经制定了加工、设计、销售方面的企业标准。“非常高兴能作为蓝色循环项目的一环,加入到标准化建设中来。”企业负责人说。
   惟制标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制标创新者胜。“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强制性、推荐性标准实施方案,积极推广验证标准实效;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总结工作模式创新点,开展试点效果评估。”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郦森迪表示。

“质” 数字赋能“一链一图”
   制造业是台州的立市之本。台州制造业体系完善,有27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汽车、医药、缝制设备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导产业。
   但从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来看,台州制造业多以代加工为主,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低端。
   台州制造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走向集群发展。台州制造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走向集群发展。从2021年起,台州开展产业链质量管理创新,探索出以要素链集聚、创新链驱动、供应链协同为本底的“质量强链”台州模式,“一链一图”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一链一策”制定质量提升方案,“一链一批”实施质量攻关项目,实现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覆盖。“质量强链”做法获评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
   椒江区是全国规模最大、企业最多、产业链最全的计算机控制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缝制设备生产、配套企业500多家,缝纫机整机行业年产值超200亿元,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链相对完整,龙头带动效应明显,获评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
   虽然,行业创新已初显高速增长态势,但也有“成长的烦恼”。“通过摸底,我们发现产业在数控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储备不足;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潜力挖掘不够。另外,产业技术创新短板和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有待突破,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处于弱势。”椒江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椒江聚焦数字赋能,开展缝制设备产业链提升行动。技术保障方面,建立“双链”联盟,外链由政府担纲“链长”,内链由龙头企业为“链主”,打造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质量基础设施机构等多元实体,以及行业专家、质量专家组成的质量创新联合体。
   同时,绘制缝制设备产业链“一链一图”质量图谱,梳理重点攻关清单、政策清单,推广和应用上下游产业链产品质量共性问题库及创新解决方案库,促进质量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为打通质量协同管理数据链,椒江引导产业链企业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将质量管理作为数字化的嫁接点、发力点和突破点,推进产品质量数字护照的应用,以数字技术和质量管理的融合,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
   依托缝制装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椒江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加强协同服务和综合应用,支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需求。2024年,共开展入企帮扶509家次,解决83个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培训19场次,培训人数超2000人。
   以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在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数字护照(DPP)试点,推动实现产品不良率由行业的3.4%降低至2.72%。技术帮扶下,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效率达到传统手工效率的6倍,交付产品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
   9月6日,全省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百千万”行动交流活动在台州路桥顺利举行。交流活动上,路桥区率先启动智能机电行业合格评定高质量发展指数及首席合格评定官建设体系试点。
   “通过构建产业合格评定高质量发展指数体系,不仅可以反映智能机电产业在质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能力,为产业质量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路桥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体系还能促进合格评定工作举措在全产业链的有效推进,更好发挥质量认证等合格评定工具在引导产业提质升级的作用。
   不止于此。为培养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与实战技能的合格评定高级管理人员,路桥区创新打造“首席合格评定官”制度体系,建立首席合格评定官人员信息库,构建起“合格评定”领域“人才培育库—人才分级分类评定—优质人才建言献策”的闭环式人才发展链条。目前,路桥已确定17家企业为首批试点企业。

“力” 深入推进“一新五化”
   在浙江奇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历经层层工序,一台台电机正逐渐成型。
   作为一家小微企业,奇志电机一度缺乏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无法满足交付高质量的产品,也难以对影响不合格品成型的生产环节或工艺流程进行追溯和修正。“过去,我们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按照客户提供的图纸或者样品制作,产品质量依靠工人的经验控制。”奇志电机董事长卢奇志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路桥是我国重要的智能机电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高端植保清洗机械出口基地。现有各类智能机电企业超500家,其中整机生产企业135家,零部件配套加工厂家400余家,年产值超200亿元。
   有很多企业如奇志电机,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明显、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停滞不前。
   企业转型升级怎么“转”是关键。为进一步解决该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路桥区市场监管局在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提出智能机电产业“一新五化”发展目标。
   具体来说,即聚焦新质生产力,以建立工作机制、深化帮扶模式、创新合作实践为三大抓手,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通过创新开展部门、高校、机构、行业协会四方合作,利用优质资源和技术探索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新形式,助力智能机电实现体系化、协同化、数字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
   9月6日,路桥区市场监管局、路桥区经信局、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路桥区植保与清洗机械协会、路桥区智能装备产业协会、路桥区电机行业协会等9家单位,共同签署《路桥区智能机电产业“一新五化”发展协作机制框架协议》,正式构建路桥区智能机电产业“一新五化”发展协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