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点

市场导报:以党建增效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12-25 14:01 来源:市场导报 访问次数:

2003年12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工商局调研时提出了做“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促进派、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力军、经营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的重要指示。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始终牢记“四个角色”定位,聚焦经营主体准入准营便利化,以党建增效引领、改革破题赋能,让“小窗口”彰显“大效能”,住所登记服务增值化改革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典型案例。

做法

直面营商难题,精准破题施策。局党委将找准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党建增效的切入点,以更实举措问需解难。一是定向监测找痛点。在行政审批窗口设置行风观测点,建立健全问题反映直通车机制,实时掌握服务对象入市营商痛点,靶向推动攻坚治理。二是下沉一线攻难点。党委班子成员分别以群众办事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身份办理准入准营业务,深度参与标准地址库改革调研论证、试点推进全过程,有效推动试点纳入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三是党建联建破堵点。聚焦“住所登记”关键环节,以党建联建为支点,联合15 部门在全省率先应用统一地址库,完成地址标签标注21 类7.85万条,关联不动产登记信息82.8 万条,打破跨部门数据壁垒,实现跨层级协同应用,做法得到相关领导批示肯定。

聚力创益增值,推动开业有道。各支部立足处室职能,将增值化服务作为党建增效的着力点,推动创业降本增效。一是“动态画像”提高选址质量。归集10部门27 类政府数据,从商圈指数、客群指数等5 个维度,为创业环境“精准画像”,引导创业主体理性入市,惠及经营主体5000 余户。二是“资源链接”助力企业扎根。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公益空间等地址资源,为初创主体搭线低成本场所。比如耀达集团建设蜂团创客空间,提供2600平方米楼宇空间,为50 多家初创企业公益提供2 年使用权。三是“专业指导”降低创业成本。针对餐饮等需现场勘查的8类高频准营行业,打造线上线下装修“样板房”,提供装饰材料、布局结构、设施设备、后厨规范等装修合规要点以及预约现场查看等专业指导。实施以来,8 类行业装修返工率下降70%,减少开业成本5000 余万元。

立足社会关切,提效准入准营。局党委将经营主体有感可感作为检验党建增效的落脚点,全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一是推进极简开办。全面实行住所标准化登记智能审批,新设经营主体通过自动选填、信用承诺、双向验真3 种模式,最短30 分钟内可完成准入。二是深化准营破难。发布全省首个地址负面清单,动态匹配、关联判定、预警提示禁限登记地址,从源头上破解因地址禁限导致“不准营”问题。三是联动监管服务。建立双告知联动机制,一次性告知多部门审批要求、监管要点,实时推送经营主体登记信息至主管部门,推动登记、许可、监管、服务高效衔接。以玉环雅斯烘焙店为例,监管党员骨干人员在接到“双告知”信息后,及时跟进靠前指导,帮助经营者5 日内完成开业准备。

启示

突出政治性,强化红色牵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局党委统筹抓、党委委员分头抓、党员骨干攻坚跟进,充分发挥党建在改革攻坚、营商环境优化中的强大牵引力。

突出首创性,强化示范引领。台州市标准地址库改革试点项目获得省市场监管局批复支持,在全省率先试点,并被列入省委改革办、省发改委共同发起的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台州市以住所登记服务增值化改革破解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难题》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第12期刊发。

突出实效性,强化惠企利民。局党委领衔项目攻坚以来,新设立经营主体100%采用标准化地址进行登记,准入准营效率提升60%以上;高频准营行业靠前指导、低成本场所牵线搭桥等切实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成本、盘活了闲置固定资产,让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基层具象化。